教會應如何幫助同性戀/跨性別朋友
揭露文化的謊言——跨性別·性·教會
文 路瑟博士 | 譯 紅梅
轉摘自《生命季刊》第97期
獨身者的福分
幾年前,慕迪教會(Moody Church)舉辦了性問題研討會,期間一對已婚夫婦前來諮詢。其中一人是做過變性手術的男子,現在認同為女性,“她”的丈夫是名男子。最近,他們倆都成了基督徒,並立即認識到上帝不喜悅他們的行為。那名“女子”對我說:如果上帝想要她再做一系列的手術變回到男性,她願意這麼做。但她接著說:“這種手術太痛苦,再做會要我的命。”我們討論了他倆性關係中的問題,我建議他們與其選擇“反向手術”,不如選擇獨身。我們無法撤銷過去,但是在任何境遇中,我們都可以榮耀上帝。
我向大家推薦格倫·斯坦頓(Glenn T. Stanton)的《如何愛我的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鄰居:在恩典與真理中成為朋友》。該書很有創見,幫助我們打破成見,向我們展示了如何愛我們的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朋友。他給那些在同性性吸引中掙扎的基督徒的忠告,也適用於跨性別者。他寫道:“全世界的教會中有不為人知的、數以千計的忠實而美好的聖徒被同性所吸引,他們努力抵禦這種誘惑,選擇了獨身生活,因為獨身是上帝對一切還沒有步入祂的婚姻計劃的人的召喚。”
聖經里有對婚姻的祝福,也有對獨身的祝福。耶穌本人曾論到太監,即那些不覺得女人有天然吸引力的男人。祂不譴責他們,只說有三類這樣的人:一,有些是生來如此的;二,有些是人為造成的(即被閹割的),三,有些是為了天國而選擇了這種生活方式(馬太福音19:10-12)。
在當今社會,如果一個男孩感覺不到女性的性魅力,人們會說他是同性戀。其實未必。許多被同性吸引的基督徒(以及被異性吸引的基督徒)選擇了過單身而聖潔的生活。對於那些致力於過聖潔生活的人,上帝做出了下面這項非凡的應許,該應許所包含的原則適用於所有過着獨身生活的人:
與耶和華聯合的外邦人不要說:“耶和華必定將我從他民中分別出來。”太監也不要說:“我是枯樹。”因為耶和華如此說:“那些謹守我的安息日,揀選我所喜悅的事,持守我約的太監,我必使他們在我殿中、在我牆內有紀念,有名號,比有兒女的更美。我必賜他們永遠的名,不能剪除。”(以賽亞書 56:3–5)
上帝會賜他們美名,比有兒女更好!出於各種原因而選擇獨身的人們可以確信:他們在上帝的國中有地位、有福分。他們當中有些人會感到滿足,有些人不太滿足;有些人會覺得艱難,夢想也不能實現,但他們有上帝的幫助與祝福。未竟的夢想不能阻礙上帝的獨特祝福。
當然有許多人見證說:在上帝看來,幫助那些因同性性吸引或性別焦慮症而苦惱的人們改變,這樣做是合宜的;他們當中有些人已經步入了幸福的自然婚姻。但請別忘了耶穌和保羅也是單身。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7章32–36節談到了單身的好處。教會不要譴責人,而要鼓勵所有信徒致力於過聖潔的生活。聖潔是上帝對每個人的旨意。
教會,你在哪裡?
凱莉·特里勒(Kaeley Triller)女士在童年時代遭到戀童癖者的性侵犯,摧毀了她的自我價值感。羞恥感和無用感使她做出一個又一個的有害選擇,而這些選擇的後果又使她長期相信她對自己的不實判斷。
她在當地基督教青年會工作。老闆要她起草一些討論話題要點,用來兜售一項新政策,該政策將允許個人根據性別認同而非生理性別來選擇更衣室和衛生間。凱利拒絕了。她想到色狼男子可能因此接觸到那些正在準備上游泳課的小女孩。女孩們要是知道男子可能隨時侵犯她們的隱私,這將會多麼有害啊。此前她已經遇到一些企圖混進女孩活動場所的色狼。我國的每個戀童癖者很可能都贊成衛生間法規允許他們進入異性衛生間。凱莉請求她周圍的男基督教徒捍衛她的主張,但她因此被解僱了。
不久,她受雇于波及華盛頓全州的一場運動,該運動旨在廢除州里的開放式更衣室法規。她知道自己需要當地教會的幫助,於是聯繫了150家教會,但只有七家同意幫她。其他教會的回復都說:“我們不想讓別人覺得我們對絕望者沒有愛心。”她把這一遭遇公佈於眾,就有數百名婦女告訴她說她們有着相似的經歷;她們最常提到的情形是:我請求教會幫助,但沒人願意。
我請求教會幫助,但沒人願意!
她對這些教會的回應體現了她對當前文化的理解:“親愛的教會啊,我們要讓別人覺得我們有愛心,但我們有責任用恰當的方法去愛。這個世界已經使太多的人相信:真相是偏執,真愛是仇恨,沉默是黃金,讓人感覺良好的東西就是好東西。”
她接著說:“這些戰鬥需要一支軍隊,而不是孤立作戰的單個士兵……我們需要教會幫助。一個教會如果深切了解上帝的心意,就不會害怕與世界發生衝突,而會把衝突當成上帝徹底改變世界的工具。”
她還說:“真愛不是由世界定義的,而是由那位為拯救世人而自己捨命的主定義的。”
一個基本的事實是:很少有教會願意向會眾中的選民說明為什麼要對這項新法律投反對票。有人說教會不應參與政治。但這些問題到底是政治問題,還是道德問題?
我任牧師已有很多年了,知道在介入這些問題與愛護所有傷痛者之間找到適當的平衡是多麼困難。但我相信:作為牧師,我們可以用適當的方式表達我們的關切,既能使我們的會眾了解這些問題,也能使他們看到我們的立場不是沒有愛心,而是最有愛心的。給那些自稱是“跨性別”的少數人以不受限制的進入任何衛生間的權利,從而踐踏那些期望在衛生間和浴室享有隱私權的男女孩童和男女成人的權利,還有什麼比這更無愛心嗎?難怪有人曾說:對於我們牧師講道時都不願談及的問題,我們竟然期待政客們能去解決!
現在不該是教會發出不確定聲音的時候,而是必須以富有愛心的態度,對眼下問題闡明清晰立場的時候。
教會怎麼辦?
當有人(尤其是年輕人)說他們可能是跨性別或同性戀時,我們必須以尊重的態度傾聽並儘力理解他們。作為基督徒和教會,我們不該對某些人在性別方面感到的困惑甚至痛苦置之不理。我們只有帶着深深的同情和理解才能幫助他們前行。同時還必須謹記:我們的身體不屬我們自己,而是屬基督。
因跨性別而掙扎的人或已經完全接受跨性別的人所受的痛苦和困惑,會延及他們的親友。丹妮絲·希克(Denise Shick)是《我心靈得安寧:在跨性別風暴中得到上帝給予的平安》的作者。她九歲時,父親首次承認想當女人,使她大為驚愕。在接受慕迪電台(Moody Radio)節目《思想的自由市場》主持人珍妮特·帕舍爾(Janet Parshall)採訪時,希克講述了父親那次宣布的嚴重後果以及此後與父親共同生活的歲月。
希克說,許多年中她懷疑一切,包括父親對她的愛、她與上帝的關係、以及上帝的智慧。如果上帝由於失誤把她造成了女孩,那該怎麼辦呢?她終究欣然擁抱了自己的性別,但從她上高中時起,父親就毫不掩飾對她發育中的身體的嫉妒,她因此開始遮掩、隱藏自己的女性氣質,例如到學校後才化妝並換上自己喜歡的漂亮衣服。
她說父親只關注自己的處境,不知道對周圍人造成的傷害。在忍受了父親的惱怒和行為近二十年後,她開始了又一次傷心之旅:父親終於離棄了母親、希克和她幼小的孩子,當起了“貝基”(譯者註:貝基,英語為Becky,女性名)。
從此她與父親很少聯繫。十三年後,希克得知父親患了癌症,將不久於人世。她說上帝軟化了她對待父親的心。她的父親在孩提時代曾受到性虐待,酗酒的母親把他養大,而他的父親很少在家。在父親人生的最後六個月里,她常去看望他,並與他分享信仰。
希克不能斷定父親是否接受了基督。但她繼而創建了“幫助家庭”(Help4Families)機構:在有人因性別認同糾結時,這個機構可以幫助其家人應對情感痛苦和精神困惑。
她還敦促聽眾說:在與那些認同為同性戀(或雙性戀或跨性別)者交談時,“要用關懷的心態和柔和的言語。”她說:“其實他們很痛苦。我們不該對此置之不理。”
傑梅·迪安(Jamie Dean)在《忍受孩童》一文中寫道:“我們要愛跨性別者,就必須努力釐清‘罪’和‘痛’的各個複雜層面,這個過程需要教會所能提供的人際關係作為背景。”迪安接着引用了“恪守聖經的持證諮詢師協會”(Association of Certified Biblical Counselors)的希思·蘭伯特(Heath Lambert)的話:“如果我們只說‘這樣不對’,卻不能提供任何幫助,就等於給人敲響喪鐘。”
我們只有看清了撒但的騙術有多深,才能幫助他人從上帝的角度看清自己的問題。要知道那些在黑暗中行走的人看不到事物的真相,而只是看到他們希望看到的。“惡人的道好像幽暗,自己不知因什麼跌倒。”(箴言4:19)
我想這麼說:寧可被指控為嚴厲苛刻,也不要用低柔的聲音吐出謊言,假裝同情、關愛和體貼。
我們還必須讓教會會眾知道那些做過變性手術但後來卻深感懊悔的人們,這些人正發出警告,懇求他人不要犯同樣的錯誤。遺憾的是,許多懊悔變性手術的人不敢說話,因為他們會被誣衊為仇恨者、偏執者或蓄意阻撓者。卡里·斯特拉(Cari Stella)就是一位發聲的人,她為自己的手術感到後悔,並說激進分子不可能永遠無視變性者的遺憾。“我們確實存在……我們的人數還在增長。”
在《我是跨性別女人》一文中,沃爾特·海耶爾(Walt Heyer)寫到祖母希望他是女孩,給他穿紫色雪紡綢連衣裙。這使他開始認為自己錯生為男兒身,因此患了性別焦慮症。再後來,他發現變性手術也沒有解決問題。他寫道:“深深隱藏在化妝品和女性服飾後面的,是個帶着童年創傷的小男孩。但他正在使人們了解他。變成女性原來只是一種掩飾,而不是治癒創傷的方法。我知道自己不是真女人,不管我的身份證件怎麼說……這些顯然是假裝的。”
多年後他才知道自己因童年的創傷而患有解離性障礙。“性別專家從未考慮我童年的不幸遭遇,甚至沒考慮我酗酒這一因素,而只看到跨性別身份。讓我用激素,做不可逆的手術,太草率了……我初次遇到心理問題就去找性別專家,這是個巨大的錯誤,”他說。“我的某些身體部位沒了……無法恢復,我不得不忍受這個現實。”。身體上的改變並不能糾正心理上的迷惘。外表的變化是假像;只有心裡的變化才會帶來持久的平安。
我認為教會是防止性心理健康徹底崩潰的最後一道屏障。如果我們面對媒體、法院和政客時感到無力對抗,那就提醒自己:耶穌與我們在同一個戰壕。(我想對教會領袖發個警報:如果你的教會中有男子認同為女性,所以想使用女洗手間,牧師要知道如何應對,教會要知道在法律上如何應對。這類事件已經發生了。)
耶穌對被痛苦蒙蔽雙眼、只找到空虛的世人,做出了這樣的應許:“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馬太福音11:28–29)。
我們繼續把這位救主介紹給這個痛苦的世界吧。
本文是路瑟博士(Erwin Lutzer )所著The Church In Babylon:Heeding the Call to Be a Light in the Darkness (Moody Publishers 2018) 一書的第六章的中文翻譯。路瑟博士是芝加哥慕迪教會的主任牧師,著有30多本著作,也是一位國際知名講員,他的信息長年在慕迪廣播電台等數家基督教電台播放,也是“中國福音大會”2013及2017的大會講員。本文已經獲得慕迪出版社授權,允准我們翻譯並發表。
路瑟博士早在“中國福音大會2013”便傳講了“在神審判之下的國家中悔改”的大堂信息。常按下面的二維碼識別觀看,便可看到該視頻(點擊本文左下方的“閱讀原文”也可以看到):